梅-罗综合征

梅-罗综合征

概述:梅-罗综合征(Melkersson-Rosenthal syndrome)又称肉芽肿性唇炎综合征或唇肿、面瘫、裂舌三联症。最早由瑞士Melkersson和德国Rosenthal报告的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伴有面瘫和沟纹舌的综合征,简称MRS。其典型特征为:①面部反复发作的肿胀,最终形成永久性的肉芽肿性病变;②反复发作的面神经麻痹;③出现沟纹舌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

病因

病因:MRS的病因不明。Rosenthal开始报告的3例发生在两个家庭,还有人报告一家族内有4代人发病,因此有人推测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。但大多数患者并无家族罹患史。有报告指出,部分肿胀的发作与进食某种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有关,认为是病原因素。有些作者则认为本病是对某种非特异性抗原或细菌产物的过敏反应,尤其是Ⅰ型变态反应及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,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水肿、肉芽肿和巨细胞的形成。口腔内的病灶,如龋病、牙周炎、根尖病变等,颌面部的感染,如慢性腮腺炎、单纯疱疹、扁桃体炎等,可导致变态反应或中毒性刺激,目前这被认为是MRS发病的主要原因。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系统的因子为辅助性诱因参与发病,肉芽肿反应则可能是对非特异性循环抗原的过敏反应,其个体具有易于形成肉芽肿的素质。某些肉眼难以查见的亚临床感染可能也与本病有关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,无性别差异。颌面部肉芽肿性病变、面瘫和沟纹舌这3个主要症状很少同时出现,一个症状和另一个症状的出现前后可相差5~10年。
    1.口腔表征  主要症状是唇及面部的复发性肿胀,肿胀开始时像血管神经性水肿,为可凹性水肿,久之则形成肉芽肿。复发性肿胀又以累及唇部最为常见,一般单唇发病,上、下唇发病率大约相等。唇肿一般开始于一侧,几天后肿胀便彻底消退;肿胀复发时,持续时间可能较前延长,波及范围可能较前更大,消退时不能彻底复原;再经过多次反复的发作,最终至全唇弥漫肿胀、唇组织致密紧张、质地强韧、肿胀持续不退。由于唇的肿胀,唇黏膜常形成纵沟或皲裂,由于炎症,唇红部常见脱屑。肿胀部位的皮肤发生颜色改变,为潮红或暗红色。
    颊黏膜增厚、肿胀,可呈分叶状,或有圆块状增厚、肿大,黏膜表面水肿。当咀嚼时,增厚的黏膜易受到创伤,形成创伤性溃疡。
    舌腹、口底的肿胀可形成“双舌”,使语言和吞咽都受到影响(图1~14)。
    复发性牙龈肿胀出现率不低(43%),表现为局限性的或广泛性的、水肿性的或肉芽肿性的、发紫红色的牙龈肿胀,病变从游离龈发展到移行沟,组织可有颗粒增生。
    面部及眼睑的肿胀可使患者双眼眯成一条缝,影响患者视力。面型的改观可给病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    2.其他部位的损害  病人还可有耳鸣、盗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。
    肉芽肿性唇炎是本综合征基本的、必有的表征,而沟纹舌只见于一部分病例,面神经麻痹的出现率较低,不构成本综合征诊断的必需成分。故单独的肉芽肿性唇炎可看做是本综合征的不全型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病变部活检表现为非干酪化的上皮细胞肉芽肿。在血管周围及附近有大量淋巴细胞、浆细胞及组织细胞聚集,这是形成肉芽肿的典型变化。肉芽肿内淋巴细胞居多,有不同程度的浆细胞和上皮样细胞,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,呈郎汉斯细胞型。巨细胞亦可在水肿的结缔组织中出现。分析肉芽肿性唇炎及面部肿胀的组织学变化,可以看到肉芽肿形成的4个阶段:①间质水肿期,有血管增生、管周浸润及间质水肿;②淋巴细胞弥散浸润期;③淋巴细胞灶样浸润期;④肉芽肿形成期。如果活检部位不在病变的中心区,也可能出现前3期的表现(图15)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
诊断

诊断:根据本病在临床出现的复发性肿胀的特点、可能同时出现面神经麻痹和沟纹舌,结合组织病理出现的非干酪化肉芽肿结节,不难做出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结节病  口、面部出现结节样肿大、肺门淋巴结改变、实验室检查异常和非结核结节的病理表现是本病的特点。
    2.克罗恩病  本病出现口腔黏膜线状溃疡,病理改变为非干酪化上皮样细胞肉芽肿,但回肠末端节段性肠炎、X线检查肠管狭窄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。
    本病面瘫应与贝尔面瘫鉴别,唇肿及舌裂应与肉芽肿性唇炎和沟纹舌鉴别。后者常为单发症状。但早期不全型较难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去除病灶  治疗龋齿、根尖病、牙周病,拔除残根,修复残冠;尽可能控制感冒、疱疹、扁桃体炎等感染。
    2.病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2mg,加1%~2%普鲁卡因1ml,每周1~2次。10次为1个疗程。
    3.对于持续不消的肿胀,可试用呔咪呱啶酮,每次100mg口服,隔天1次,进行免疫调整,有一定疗效。应注意该药的严重副作用是致畸胎作用,未婚和尚需生育的患者不宜使用本疗法。
    还可用皮质激素控制持久不消的面部肿胀,泼尼松30~40mg/d,病情控制后,逐渐减量。
    4.对于病情稳定、肿胀在半年之内无消长史的病损,且口内病灶已得到彻底治疗者,可行放射治疗,总量10Gy。

预后

预后: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